方言“解手”的来历和洪洞迁民
原创/杂谈/瑞鹤
小时侯常听大人把大小便说成“解手”,长大后觉得不可理解,解手和大小便咋会连到一块?查遍词典,也说不出个道道。但中原许多地方都这样说。原来,这个方言词汇有个特殊来历。
这得从洪洞迁民说起。元朝时侯,统治阶级不重视农业生产,加上连年战争,兵荒马乱,黄河、淮河、沁河泛滥成灾,中原大地,一片荒芜,人烟稀少。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赶走了蒙古统治者,在南京做了皇帝,年号洪武。当时国家贫困,民不了生。为了发展生产,渡过难关,按丞相刘伯温建议,朱洪武决定:由人多地少省份向中原各地移民。重新开发中厡.
山西地处高原山区,那些年灾害较少,战事不多,相对是后方,人口较密。有的农民地少或无地。因此,是迁民的重点省份。洪武四年开始,小批迁民,都不太成功。主要是中原过于荒凉,移民不愿在那里安家,也有人穷家难舍,迁民途中或迁后,逃回者很多。但朱皇帝决心已定,洪武6年,指派将军冯胜负责,带领士兵强制迁民。冯将军的迁民办事机构设在山西省洪洞县城北约五华里的贾村广济寺内。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不可能专门修建迁民办公衙门。广济寺临大道,路边有一棵很大的黑槐树,上边还有几个老鸦窝。
冯将军派兵把太原、上党、临汾等山西各地符合迁移条件的农民,分批集中到广济寺,进行教育,用现在的话说,好比是办几天学习班,讲讲好处、纪律,分分去的地方等等。当时严格规定,不准逃跑、不准说老家是哪哩。然后,编成组迁往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在向洪洞集中和迁往中原途中,一律由士兵押送。为防逃跑,用绳子拴住移民的左手,一根绳拴一串。白天休息,夜晚赶路,大道不走,专走山路、背道。故意不让移民记住回家的路。吃饭和睡觉把手解开。行进中,一般手上的绳子不解,需要大小便时,报告士兵,可以解开。所以,只要说声“解开手吧!”士兵就知道他是要大小便。因此,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代词。中原人的祖先大都是当年的移民,所以,解手就是大小便这个方言,一直延用至今。
当时移民离开洪洞时,都要在大槐树下经过,走老远还恋恋不舍地回头看大槐树,看树上的老鸦窝。那时侯农民老实怕事,无人敢随便说老家是哪哩。时间久了,只知道是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的。便说老家是洪洞县哩,是大槐树哩,还有说老家是大槐树老鸦窝哩。其实,洪洞一个县哪有那么多人?也不是大槐树老鸦窝哩?山西也根本没有个叫大槐树和老鸦窝的村庄。
现在洪洞县贾村,建了个大槐树公园,古大槐树没有了,原处建起一座碑楼,上刻“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离碑楼不远有棵黑槐,已干枯,用钢丝拉着,孔洞用水泥填平,传说是第二代古槐;另一棵黑槐,枝叶繁茂,传说是第三代古槐;三棵黑槐树大体成三角形。 (电视专栏播讲稿)
评论